中新网12月24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历经十多年时间,由敦煌和敦煌壁画中挖掘整理而出的古老“敦煌菜”,渐成丝上的“香饽饽”。为加速敦煌石窟中更多美食“原汁原味”的回归现代餐桌,近年大量缺少系统记载的菜品尝试拓展研究领域,追溯“原始配方”。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长期从事敦煌饮食文化的系统研究。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敦煌出土的汉简、以及临近敦煌的嘉峪关、酒泉等地出土的魏晋墓室壁画(画像砖),其中有不少饮食资料、饮食器具、宴饮图像等。
近年登上餐桌的部分“敦煌菜”受到热捧,但尚有大量菜品是简单零星的记载。杨秀清解释说,敦煌文献中详细记载了大量饮食文化的内容,敦煌石窟壁画也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与饮食有关的内容,但具体到某一类菜品,用多少料?怎么烹饪?并无太多系统记载。
杨秀清表示,近年在敦煌石窟外的一些文献和考古出土中,有不少涉及古代饮食的材料,这对敦煌饮食的研究恰是很好地补充。把文献、考古出土文献,以及现代烹饪技术及饮食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目的是将更多“敦煌菜”创新回归“寻常百姓家”。
长期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的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敦煌饮食文化,即指以汉族饮食文化为主体,兼取中外四方饮食文化之长而形成独有的饮食文化。除敦煌石窟之外,在周边地区的文献及考古出土中,也有不少反映敦煌饮食的食物构成、食物加工、食物名称、方法和礼仪、餐饮具等资料。
因丝绸之而闻名于世的甘肃敦煌,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教的交汇点。据学女人面部痣相图解者统计,敦煌文献中直接记载饮食的社会经济文书有700多件,它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日常的食物原料、饮食结构、食品加工、食物品种、餐饮工具、饮食风俗和习惯。敦煌壁画中也多有饮食场面、食物品种和饮食礼仪等内容。
事实上,敦煌石窟中也有详细的饮食记载,比如“敦煌神仙粥”就有非常清晰的配方。30年前,因着迷这碗“神仙粥”而与敦煌结缘的赵长安,日后成为“敦煌菜”的创始人。一席“敦煌菜”,近年被他多次带到海外展陈比赛,也有接踵而至的海外游客和人慕名登门拜访。
赵长安表示,“敦煌菜”因文化底蕴厚重,长期给难以接近之感,希望逐渐将其制作手艺家常化,让自己也能够烹饪“敦煌菜”,进而促进敦煌饮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完)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