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德战场上,只要苏军士兵听到德军俘虏们清楚说出一句俄语,就会把对方视为弗拉索夫(二战中的苏联伪军——俄罗斯解放军),不用经过请示或者审判,就地。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的盟军首先的就是“东方营”。在盟军障眼法和情报下,加上兵力有限,给担任诺曼底海岸防御任务的国防军岸防师配属了数个“东方营”(乌克兰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萨克人,蒙古人、朝鲜人等,多数是投降德军的俘虏)。比如,在著名的奥马哈海滩上,德军第352师就是由苏联伪军组成,搭配着德式装备,战斗力还是可以的。
第一、战争初期,苏军对“闪电战”的猝不及防,致使大量人员被俘,在开战的头一年,德军始料不及地俘虏了300多万苏军,俘虏的基数巨大,所以者自然也多。
在较为干燥的初夏,德军势如破竹,在苏联西部的东欧大平原上,坦克集群可以用30多公里的时速进行大纵深穿插,从而有效撕裂苏军阵线并指挥体系,打得苏联人有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设在露天的战俘营,不过是用将成千上万名战俘圈起来,让他们露天而息、食不果腹。除了被冻饿而死外,多数战俘被人用火车拉离苏联,被直接扔进,之后,被用于各种活体医学实验,或因劳动,营养不良被。二战中,共有570万苏军被俘,370万人死于德军过程中。其中约50万人是被直接的,主要是因为了劳动能力,或者身份是、或员。
这570多万被俘苏军当中,除去死掉的300多万,居然有150万。《270号命令》绝对是其主要动因之一。斯大林在二战中曾有句狠话——“我们苏维埃只有烈士,没有俘虏和逃兵”——“270号命令”把这句话以的形式付诸了实施。
战争初期的成建制大规模的官兵投降,急坏了斯大林,为了避免更多的苏联官兵投降,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命令说:“任何开小差或是向敌军投降的官兵,都被视为罪,其家属也将同等,各阶层官兵务必战斗至最后一刻。如果指挥员或者不积极组织击退敌人,而是选择向敌人投降,可以用一切办法消灭他们”
这个命令后来发展到后来,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投敌者的家人都会被;即使是从战俘营逃脱回来的俘虏,也会被以间谍罪枪决。
苏联是个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专门拿对准临阵脱逃者,一律,这个情节在各类影视作品中被不断演绎,甚至被妖。加之,德军的规矩是,被俘的红军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所以,在卫国战争中,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榜首,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带头冲锋,乌拉乌拉一通,身先士卒,真正玩命打。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苏联眼中没有什么战俘,只有变节者。他们认为,只要被俘,就是变节行为,这一点倒是跟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认识一致——你没死就是变节了,比如,日本俘虏被八军治好伤以后给送回去,往往还得被上级逼着“玉碎”。因此,根据这条,被俘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回去也没法继续苏联。况且自己的家人也已经按家属处置了,干脆一条走到黑算了。
第四、苏联人对于现代化生活、先进生产力的向往。一些苏军战俘和劳工们于工农业的高效、优质,人民生活的富足整洁,联想之前的强制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的,产生了对苏联体制的失望。比如,卫国战争中,苏军共有七十多位将领被俘,其中二十多位选择,和这方面的触动不无关系。
第五、苏联蹩脚的民族政策。苏联国土庞大,国内各民族的问题非常尖锐,比如对波罗的海三国原住民的强制迁移;对土尔扈特部——卡尔梅克人不分,统统冠以“卡独”“”的;对乌克兰人的压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背景下,不少乌克兰大的幸存者在苏德战争初期都箪食壶浆的迎接德军(下图),甚至看作是对本民族的“解放”,积极“参军入伍”。
据统计,二战时期,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大苏联加盟国,就给党卫军提供6万兵员...奥斯维辛的也不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党卫军。
这些苏联伪军多数用来后方,比如剿杀游击队,,也有大量编入入正规部队参加作战行动,比如前面提高到的德军第352师。
另外,还有几十万的俄罗斯劳工以”志愿者“的名义在德军做后勤(志愿就不得而知了)。这几十万的普通“弗拉索夫”不乏大量者,他们根本没参加过任何伪军,他们只是不幸被俘的军人,或者是被德军强抓做劳工的平民,然而,根据雅尔塔协议,盟军必须无条件地把俘虏到的一切苏联强制回苏联。因此,他们战后一概被扣上“弗拉索夫”帽子,扔进了西伯利亚营,终身没能获得平等的。
手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