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早就发现这个现象,很多时候商家都会送饮料(基本上都是很土的不知名饮料),但是我不仅不喝,反而可能会因此对商家产生反感情绪。
问题来了,商家的这些目的真的能达到吗?我采访了身边的几个同事和同学:梦见吃饺子“你怎么看待外卖商家送饮料这个事?”
当然,这个结论是我通过采访得出来的。样本基数小,并不能说明送饮料对品牌形象害。所以接下来我要提到一个理论:
《细节》这本书里提到过:不痛不痒的赠品或优惠,不但无法形成划算感,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廉价感,降低他们的支付意愿。
美国维吉尼亚科技大学的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准备出售 iPod,现在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卖一台 iPod;另一个方案是卖一台 iPod 的同时,赠送一首歌。
结果发现,一般消费者愿意花 108.41 美元买一台 iPod,奇怪的是,只愿意花 86.16 美元买一台 iPod+一首歌(明明这个方案东西更多却更不值钱)。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发现一个现象,商家提供的赠品越多,消费者对商品的估价越低,认为其越不值钱。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外卖商家送饮料,商家不仅很难实现自己的目的,反而会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但是这里我们要探讨一个点,赠品促销起反效果的前提是,不痛不痒的赠品。对于外卖商家送的饮料来讲,那么包装很土且过时的饮料,就是不痛不痒的赠品。
同样,前不久我在淘宝买了去黑头的产品。当我收到产品时,发现店主送了一些去黑头面膜,鼻贴,问题是这些产品看着像三无产品,根本不敢使用。
当然,这个可行性不太高,商家的预算往往有限,如果送太贵的赠品就要提高外卖价格,结果导致用户减少,反而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预算有限,为了使用户感受到额外的价值,应该集中精力(财力物力),为少数顾客提供一些更高价值的赠品。
比如运营社之前做课程促销,每买一门课,我们就送一本运营相关的书。如果我们送的是等价的杯子或者手机壳之类的赠品,恐怕就不能能给员带来对课程最直接的价值感。
有些店家总是喜欢送“豪华大礼包”,看起来礼物很多(确实是),但仅仅是做到了多而已,并没有做到豪华。
比如一些淘宝商家,经常会赠送一大堆看似三无产品的赠品。只是数量多,质量不怎么样,说实话很多人拿到手就想丢了,丢了又感觉是自己浪费了,特别不爽。
如果商家能赠送一些自家产品的小样,价格不高,既能顺便推销新产品、又不会让用户觉得很贬值,可以说一举两得了。
比如运营社在 10 月份举办了“第一届社群运营峰会”,赠品之一是“2018 运营人年终”的抵扣券;但如果是年终,肯定就不能赠送同样的礼品了,可以换成下一年大会的门票。
细心的小伙伴能发现,其实很多外卖商家已经偷偷做到了,不送烂大街没营养的饮料,而是送一些自己做的小点心或者汤品,比如夏天点烤肉送份绿豆汤,冬天点酸辣粉送小米粥等等。
送一些能够形成复购的东西,比如优惠券。外卖商家,电商可以送门店优惠券,运营社也可以送优惠券。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频次确定一个用户画像标签,优先选择用户(消费频次高)和流失用户(消费频次由高变低)进行赠送。
1 元换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换购的东西(换购产品也是商家定的,只不过增加了品类)。
但是不痛不痒的赠品或优惠,不但无法形成划算感,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廉价感,降低他们的支付意愿。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要为每一个为顾客都增加一点不起眼的价值,而是应该为少数顾客(用户,流失用户)挑选一些更具诱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