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糕点秘方> 文章内容

鲍师傅:护糕点品牌向山寨亮剑

※发布时间:2021-1-28 10:43: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继第43类‘鲍师傅baoshifu及图’商标被原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后,在鲍师傅起诉江苏一家饮料店商标侵权案中,法院刚刚一审判决被告构成对‘鲍师傅’注册商标专用权的。”3月21日,在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鲍才胜公司),网红糕点品牌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告诉记者。

  被网友称为“开到哪儿,哪儿火”的鲍师傅,购买者多到几乎每个店都需要排队。然而,在鲍师傅走红后,各种山寨版鲍师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自己才是正的。无奈之下,鲍才胜和他的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曾经对知识产权近乎一无所知的他,通过多年的打假,如今已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了深刻了解。目前,在专业律师团队的规划下,公司还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方案,对涉嫌商标侵权的店铺和涉嫌商标抢注的行为零。在鲍才胜看来,鲍师傅的商标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和重大突破。

  今年40多岁的鲍才胜在10几岁时开始学糕点制作,2004年在开了第一家面包房“鲍仔西饼屋”。2006年,鲍才胜将店名更改为鲍师傅糕点,并进行品牌打造。2013年,鲍师傅糕点在入选美食频道推出的“十大排队名小吃”后,迅速走红。同一年,鲍才胜开始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等,并陆续成为第30类“糕点”等商品上“鲍师傅”等系列商标权人。不过,由于当时欠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知识,鲍才胜没有在多个类别上进行防御性商标申请注册,这让个别商标抢注者钻了法律。

  鲍才胜告诉记者,在2013年至2016年间,市场上涉嫌商标侵权的糕点店多为个体行为,这些商家或店铺大多以打擦边球行为进行模仿。比如,部分店家打出“金典鲍师傅”“正鲍师傅”或者“原味鲍师傅”等旗号进行宣传和经营,更有甚者直接使用“鲍师傅”商标进行生产经营。据当时统计,单地区就有300多家山寨“鲍师傅”糕点店,而自己的直营店只有十几家。“那时候,不少顾客打电话来咨询为什么鲍师傅的糕点味道大不如前了,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进行投诉举报,不少山寨店铺被摘了牌子还被罚了款。”鲍才胜介绍。

  在2016年以后,鲍才胜表示,涉嫌商标侵权行为主体以企业为主,这给带来很大挑战。“有一家餐饮企业2015年前后申请了第17899060号和第17899096号“鲍师傅BaoShiFu及图”商标,并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32类和43类。此后,该企业以“鲍师傅”的名义发展加盟商。这家企业曾经在其官网以及向加盟商介绍,他们才是最正的鲍师傅糕点,是‘鲍师傅’及‘鲍才胜’系列商标的人。然而,这家企业在宣传时使用和给加盟商提供的门店排队照片都是在我们门店拍摄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这家企业还涉嫌抢注了其他知名品牌的商标。对于这家企业涉嫌侵权的行为,我们都进行了公证。”鲍才胜表示。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涉嫌侵权的店铺和企业,鲍才胜公司从硬件到品质对自己的店进行了升级,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以期进行全方位的。

  方逸华 子女

  从硬件升级来说,鲍才胜介绍,除二环附近的部分老店外,全国范围的几十家店铺均采取大店策略,在面积、装修、品牌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从硬件上提升“鲍师傅”品牌的门槛和辨识度;在品质上,为了同山寨产品拉开根本上的差距,公司采购的面粉、鸡蛋、奶油等原料均是一线品牌。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专业的产品委员会,为确保最优的口感,根据各个产品的特点制定了详尽的生产、销售标准。

  “上述措施让广大消费者对鲍师傅品牌有了深刻认识,而真正给涉嫌侵权者带来作用的还是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手段。”鲍才胜表示,为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公司专门成立了打假团队,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行动,从行政投诉到提起商标权无效宣告请求,再到发起法律诉讼等,几乎不计成本地打击山寨和商标侵权行为。比如,去年年初,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全市执量,对16个区33家涉嫌“鲍师傅”注册商标的糕点店进行了执法检查,了鲍师傅糕点的权益。再比如,鲍才胜公司针对前述企业申请注册的第17899060号和第17899096号商标提起了商标权无效宣告请求,原商标评审委员会经审查后,分别宣告两件商标无效。

  “公司还在、浙江、江苏等地针对前述企业加盟商的涉嫌商标侵权行为发起18起诉讼。截至目前,已有8起结案,其中,完成调解的有3起,一审判决的有5起,鲍才胜公司共获得赔偿40万元,另有10起诉讼正在审理中。”鲍才胜介绍,由于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欠缺,对知识产权重视不足,导致一家店铺出名后,各种侵权形式的店铺不断出现,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给品牌方权益造成,更是给食品安全等带来隐患。接下来,公司在不断扩大门店数量、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将继续加大知识产度。目前,公司已对前述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61家加盟商完成公证及发送律师函流程,即将提起诉讼。(本报记者 姜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