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进步,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城市更加繁荣,更加宜居,生活更加便利。而你是否注意到,南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保洁员、快递员、钟点工、建筑工人等普通务工人员的努力,他们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付出,他们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岁末年终,扬子晚报记者走近这些普通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同时听他们说说2018年有什么愿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有故事的人和令人的故事,请与我们分享,记者将前往倾听、记录。推荐热线。 策划:陈郁 金震寰
“老板,来碗馄饨。”“老板,加根油条啊!”……这是每天早晨很多早点摊再熟悉不过的对话。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当这个城市刚刚苏醒的时候,一个个早点摊已经飘腾着热气与香气,等待着市民的到来。这一个个早点摊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热乎乎的早点,更是属于这个城市的温暖。在宝地园小区东门口,邵友明和他的爱人就是这样每天忙碌着。
邵友明上世纪90年代就从安徽老家来南京打工了,我们社区与他接触,是从2004年他和爱人做早点生意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邵友明没有稳定工作,就萌生了做早点生意的想法,在社区的帮助下,尤其是宝地园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邵友明设在宝地园东门口的早点摊开张了。
做早点生意可是个辛苦活啊!每天凌晨3:00,邵友明就要起床磨豆浆、煮豆浆,早晨5:00出摊,一直忙忙碌碌,到上午10:30才能收摊回家。
虽然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宽裕,但邵友明一直感念初来乍到时南京人的热情,还有小区居民的包容,所以他在价格上也总会“让一让”。门面房的馄饨卖5块钱一碗,他这里只收4.5元;油条早就涨到1.5元一根了,他依然卖一块钱一根;其他地方豆腐脑一般都是4元一碗,他只卖3.5元。
光顾邵友明早点摊的,基本都是我们社区的住户,他们彼此熟悉而且信任,如果碰上哪个吃完了发现没带钱的,邵友明总会摆摆手说“没事没事,下次来的时候再说”。如果知道谁家困难,邵友明卖早点的时候就会少收钱或者干脆不收钱。邵友明的早点摊不仅价格实惠,大伙吃着也放心。大家都知道他家的馄饨馅子选的是猪后腿肉,豆浆用的是东北优质大豆,豆腐脑依然采用盐卤点浆技术。
做早点生意不仅每天要起早,而且一年到头也休息不了几天。邵友明夫妻俩也就每年的年三十到正月初七能稍微轻松轻松,其他时间不论大雨还是下雪,他们的早点摊都会准时开张,因为他们知道,很多孩子、年轻人都等着吃得饱饱的、暖暖的去上学、上班呢。
十几岁就来南京“闯荡”的邵友明,靠着自己的双手终于在南京安家落户了,而且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二子”。
为了一家人更好地生活,邵友明凌晨起床忙活早点摊,下午1:00到晚上9:00又找了个停车收费员的工作,虽然每天忙碌而辛苦,但邵友明却喜爱这种有盼头的日子。
他说,早点摊会一直摆下去,不仅为了自家人的生计,更是为了让老邻居们下楼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