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特产秘方> 文章内容

【热点聚焦】宝应一男子花1980给儿子买鼻炎药结果买回来的竟是······

※发布时间:2018-5-5 12:27: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鼻炎是困扰不少人的一种慢性疾病,然而,因种种诱因,鼻炎往往很难根治,可在一些药房、小门诊和小店铺,却能“轻松根治”鼻炎。不少患者求医心切,轻信了这些药房打出的广告,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日前,家住宝区的市民刘先生听人介绍说,县城叶挺上有一家店铺,治鼻炎疗效还不错。为了治愈儿子的鼻炎,刘先生便在该店铺营业员的热心推荐下,花1980元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品。本以为买回了治病的药,谁知发现竟是没有疗效的消毒产品。对此,刘先生十分,数次想要退款,可商家始终没有正面回复。不得已,刘先生来到县消协寻求帮助。据刘先生陈述,他的儿子今年15岁,被鼻炎困扰多年,一家人多处求医,却一直未有好转。前段时间,他听别人介绍说,叶挺上有一家店铺,对外“以养代治”、“只需简单三步,鼻炎不治也能好”……于是,他便赶紧带着儿子前去求医。治疗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拿起仪器为他儿子做检查,认为其患有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称只要使用店内销售的药膏6-8个周期就可以治愈。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医生当场让刘先生的儿子免费体验一次。然而,当工作人员将沾满黑色药膏的棉签塞进孩子的鼻子后,孩子就不停地打喷嚏,随后流出了大量鼻涕。

  看着儿子如此痛苦,刘先生很心疼,怀疑这药膏是否对治疗鼻炎有奇效。为确保效果,他决定先去趟医院问下医生。看刘先生有这样的顾虑,营业员底气十足地介绍说:“这是治疗鼻炎最好的一种药物,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祖传秘方,纯中药,无副作用。”刘先生的儿子在用药后出现的反应则是正常现象,店员继续解释说:“那是正常的清肺过程,鼻炎的病因主要就是肺里有毒,我们所卖的药膏具有排毒功能,不含激素、不含西药,治标又治本。”

  当刘先生继续追问这种药品是否能进入医院时,营业员说:“这就不清楚了,一般来说,具有祖传秘方的药膏很少进入医院,不过即使医院能开到也要贵得多,我们这是厂家设的专柜,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

  为了能治好儿子的病,刘先生狠了狠心,不顾儿子的反对,花了1980元买了一个周期(32天)的药,包括8盒抑菌净、2盒抑菌膏。

  回去后,因治疗的过程相当痛苦,刘先生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再使用。为了能儿子继续使用,刘先生便上网查看药膏的相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本以为这药膏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祖传秘方,可上网查询之后我才明白,我买的根本就不是药,而是消毒产品。”

  的刘先生到消协投诉时仍无法平息怒火,“这产品谁还敢用?没用完的产品我怎么就不能退了?”感觉上当的刘先生,希望消协人员帮他讨回一个。

  接诉后,县消协随即进行了调查。当着消协工作人员的面,刘先生打开一个黑色塑料圆盒,他说,里面的黑色固状膏体就是店家号称使用六个疗程便可彻底治愈鼻炎的“抑菌膏”,该药膏还需配合“抑菌净”使用。一个疗程可使用32天,若单次购买,每个疗程需要1980元。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价格不便宜。

  消协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发现,刘先生所购买的抑菌净、抑菌膏的包装盒上均无“国药准字”字样。而抑菌净和抑菌膏的包装盒背面均标注的是“消字号”,使用范围为:用于皮肤黏膜的抑菌、清洁止痒,且在注意事项中明确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品。

  面对消费者刘先生的质疑,店家辩解称,抑菌净、抑菌膏就是药品,可以根治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各种鼻炎,之所以总部没有申请国药准字号,用消字号,是因为秘方没有公开。若要申请国药准字号,则成分必须公开,配方保持不变,可该产品是一代一代在完善,改良。对于患者而言,有没有药品批号并不重要,有疗效才是关键。

  随后,消协人员查看了商家提供的营业执照,字号为“××保健品经营部”,经营范围:保健品类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卫生用品零售;健康信息咨询。药店工作人员坦诚,他们家并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医疗机构许可证》,而相关的从业人员仅有过所谓的“总部”培训,并没有医师资格证书。

  针对“消”字号产品当药卖这一现象,消协调查人员对城区部分药房和保健品经营部进行了走访,发现该类行为虽在市场上并不普遍,但不加以,或有泛滥之势。有行业人士介绍,“消”字号产品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消毒的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其不仅毫无治疗效果,并且由于该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使得产品安全性备受质疑。

  就刘先生购买的抑菌净、抑菌膏到底效果如何,消协人员还咨询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医生认为,消毒产品作为一种外用消毒杀菌产品,不具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功效,与药品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将“消”字产品冒充药用的危害无庸质疑,显然,用此类产品能治愈鼻炎是不科学的说法,而鼻炎能不能根治,除了取决于治疗水平,还有诸多复杂的因素,作为患者,绝不能病急乱投医。据此,消协根据有关约谈了经营部负责人。

  依据消费者提供的外包装标签的线索,消协调解人员与厂家进行了联系,厂家承认产品是他们生产的,是消毒产品而不是药品,当地经销商宣传时将“消”字号产品说成是药品,这种宣传方法了消费者,是不对的,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妥善解决此事。

  面对消费者刘先生退货和追加赔偿的,商家不置可否。在调解过程中,商家仍坚称商品质量没有问题,对于鼻炎的好转有一定功效,只是宣传上存在不当。而对于刘先生质疑该行为涉嫌消费欺诈和追加“退一赔三”的主张,商家予以否认。

  经消协工作人员多次做工作,最终,商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向刘先生赔礼道歉,同时,将货款1980元全额退还给了消费者。同时,针对经营部的行为,消协也已经市场监管部门介人查处。

  近年来,由于价格风暴席卷了药品零售业,很多品牌药利润一再压缩,而用毛利更高的非药品替代利润甚微的药品来填补利润空缺,就有可能成为许多药店或保健品经营部的首选。然而,将“消”字号产品冒充药品销售的危害后果是严重的,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甚至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本案中,抑菌净、抑菌膏都属于消毒产品。《消毒管理办法》第33的:“消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书)应当符合卫生部的有关。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显然,商家用消毒产品冒充药品,而消费者并不知情,已经违反了《消法》和《广告法》有关,商家已经构成侵权。

  现实中,“消”字号乱象仍不少,要改变这种乱象,除了需要行政执法部门严格管理,商家守法诚信经营自律规范,更需要消费者增强能力,通过慧眼来识别。

  首先,要明确消毒用品与药品的区别。第一,从批准文号上区分。目前,药店销售的消毒产品多数为卫生用品和消毒剂,尤以各种抗(抑)菌洗液为主。其批准文号通常简称为“消”字号,而具有治疗效果的药品,其批准文号简称为“准”字号。第二,从标签和说明书内容上区分。按照,消毒产品不得在包装标签上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宣传。第三,从产品名称上注意分辨。正规消毒产品的名称多为洗液、护理液、滴眼露等;不正规的产品则常采用同药品名相似或夸大宣传的名称,如“皮肤王”、“鼻炎舒通”等。

  其次,切勿盲目相信广告。消费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非药品不能代替药品使用。正是由于“消”字号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留意产品的批准文号,不要轻易相信导购的推荐,不要轻信电视或网络平台的广告宣传。另外,专家也消费者应注意清理家中小药箱,不要使用有关眼、鼻等重要部位的“消”字号产品。

  最后,要索要和保管好凭证,及时。一旦发现权益受损,要积极交涉,及时向县消协或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

  

关键词:秘方鼻炎药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