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欲情史茅台所遵循“端午踩曲、重阳下沙”的季节性生产方式,被誉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蒸馏酒酿造工艺,经历数年时光,小麦、高粱、河水凝结成一坛坛美酒,从深窖中走出,为全世界钟爱它们的人,带去团聚的祝愿、幸福的欢喜。
端午前夜,大雨不期而至,涤净浮尘。梦起梦落,又是天明,蝉声起,日光朦朦。赤水河谷中已是暖风熏面,赤水河由清转浊,肆意生长,正是制曲之时。
6月18日,茅台端午祭麦仪式,在茅台酿酒工业遗址广场盛大举行。牌楼、窖场、石雕和柱台交织的空间里,年轻的茅台工匠们列阵站立,神情肃穆,等候仪典开始。
四周围绕的白墙青顶,是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粮仓、踩曲房、烤酒房、杨柳湾古井、雷家马店、制坛坊、磨坊等一应俱全,斑驳的旧曲仓里,风簸、水桶、木铲依次列放,依稀当年模样。
广场斜后方,有一座砖石结构台梁式小青瓦顶仿古建筑,原为“成义”烧酒坊生产房,1985年茅台酒厂在原址上改建成制酒一车间生产房,绿色大门上刻有“茅酒之源”四个大字。
厂房面积约450平方米,保存完好,现使用的窖池就是原烧房窖池扩建,在生产空地上还有填埋的原烧坊窖池。生产房后面则是旧时生产茅台酒取水的杨柳湾水井。
这里是国酒茅台从两汉迄今为止的最早酿造体系的实物,始建于明代,因战乱几次被毁,清朝又多次重建。
2013年5月3日,以“茅酒之源”为代表的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2016年3月,景区施工过程中,还意外发掘出了千柱烧坊遗址,重现酿酒窖池、条形石、石磨及酒瓶等丰富文物。
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和十八年(1929年),这里先后三次分别建有“成义酒坊”“荣和酒坊”和“恒兴烧房”,1951年后,由逐一接管,从三间作坊起步,终于成长为今天享誉全球的酒业巨擘。
“悠悠昊天,以兴。山河毓秀,旨酒其醇”,清晨八时八分,身着青色绸衣的司仪缓步上到台前,用古风古韵的悠长声调,拉开祭麦大典的帷幕。
且听他寥寥数语,概括茅台历史:“茅台名酿之地,盛誉震古烁今。酿技千载,尽融人神之智;工匠百代,萃取天地之灵。汉帝甘美,幽香播其雅声;诗家礼赞,蒟酱唯美唯真。”
再点明初心不改:“为敬谢自然恩赐,传统工艺,聚酿者,传酿酒之法,蕴佳酿之香,扬酿者之志”。于是鼓乐齐鸣,大典正式开始。
典礼隆重但不冗长,首席制曲酿造师任金素、首席制酒酿造师严钢与特级酿造师肖明强持香敬天,特级酿造师彭朝、范德培、罗昌发敬地,制曲酿造师罗光忠、陈敏、庞友莲敬水。
然后主祭人登台,用食指蘸酒,分别弹于空中,是向天、地、水各自贡献美酒之意,祈求风调雨顺,诸事平安,酒美业宏。
此时,柏香树枝、艾草已被点燃,置于盆中,由首席酿造师任金素、严钢抬入曲仓,进行熏仓之礼,安镇土地,驱虫消毒。然后回到队列中,全体参祭人员行三鞠躬,于是礼成。
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杨代永,总经理助理彭云、钟怀利、黄维参加了仪式。仪式结束后,杨代永发表简短致辞。
他说:“端午祭祀是茅台集团的传统仪式,茅台酒酿造的过程遵循端午踩曲、重阳下沙的季节性生产方式,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复杂的蒸馏酒酿造工艺。”
这便是茅台的端午祭麦仪式。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平凡的人们。升腾的暑气带来勃勃生机,自然和人类携手,制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文明,其中微妙处,难以言表,譬如茅台至今仍然的踩曲工艺,年轻的姑娘们双足轻盈翻飞如燕,将金的大曲踩成弧线优美的“龟背型”,获得曲药的最佳密度。有人试图尝试代之以机械,却完全无法与之媲美。
近年来,茅台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越发对自己要求严格。就在端午祭麦仪式举行之前,茅台组建了堪称豪华班底的工艺技术攻关小组,倾力完善茅台酿酒工艺。
实际上,2017年被称为茅台“供应链管理最严苛之年”,如今茅台又在各个基础生产环节使出了“牛刀”。茅台的眼光不在高高的枝头,而在自己的根部。必先根深,方能繁茂,茅台对此深有感触。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年复一年的茅台时光周而复始,赤水河由清而浊,又由浊而清,随季节华丽变换。
这条未设的之河,浪花里翻涌着奇异的酒香,汇入江海,无论去得多远,总还是要化为归乡的云,化作一滴雨,藏身于茅台特有的褐色土壤中,长成高粱、小麦,酿成美酒——这就是茅台所蕴藏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