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包振民:水产品提供我国13的高品质蛋白在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5 8:33: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9月28日,第九届“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2018年会于广东揭阳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主办,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中山大学、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揭阳市人民支持,《水产前沿》深度合作。

  本次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名誉会长林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先生,广东省揭阳市副市长刘端雄先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司徒建通先生,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先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产业发展处处长赵文武先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罗国武先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会长蔡春有先生,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越群先生及多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部分省市渔业主管部门领导,揭阳市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和我国水产领域的权威专家和行业翘楚近350人参加本次大会,一同碰撞思想和,探索产业发展良策,以推动我国石斑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作了报告。

  2017年我国的食品生产情况中,粮食产量为6.18亿吨;猪5340万吨,牛726万吨,羊468万吨,禽1897万吨;蛋3070万吨,奶3545万吨;水产中,养殖5281万吨,捕捞1656万吨。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水产品提供了我国1/3的高品质蛋白,水产养殖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产育种技术自十五以来,突破了包括细胞工程、性别控制、生殖调控、杂交选育、育种等一批关键技术。人工培育了171个新品种,开拓了一批新养殖种类,储备了大量新育种材料。

  我国水产种业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得到了保种选育繁设施设备得到极大改善,资格认定推动水产原良种体系完善等成效。但目前仍有不少可改进之处,例如繁育推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强,育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等。

  目前,动物育种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和生殖干细胞/胚胎工程技术等多种基因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在设计育种上有所成绩,但仍有可提升空间,其中数据库建设尤为重要。

  方逸华 子女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