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年轻女白领在网上发布“当31岁遇见癌症”的体文章,引起网友关注。文章作者是一位浙江杭州女孩,31岁,结婚了,有个5岁女儿,做奢侈品管理工作。
去年底的一次例行体检,她查出患了甲状腺癌,今年初她动了手术,做了放疗,现在就等放疗报告了。目前来看,癌细胞没有扩散。
2017年10月,我嗓子莫名其妙哑了一个月,大声笑都笑不出来的那种,那时候我以为是累的。隔了半个月去体检,医生说我有个甲状腺结节,不太好,让我去复查下。
12月15日,医院的甲状腺B超报告出来了,医生说“很严重了!好的可能性很小”,让我赶紧拿着报告去问门诊医生。
门诊医生是个女的,皱着眉和我说:“看起来很像恶性肿瘤,你做个穿刺吧。” 在我犹豫不决徘徊在医生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听到她又了两个病人做穿刺。
穿刺就是把部分肿瘤扎破,把里面的液体取出来,通过活体采集化验,证明它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后来证明,我这个是恶性的,所以是癌。
做穿刺时,医生没给我打麻药,拿那个针,在我脖子上倒腾了半个小时。我很紧张。医生说不要紧张,不然针会断在里面,然后,我更紧张了……
我是从这里(她指指自己下颌和下齿相连处)开始动的,从牙囊外面开始割开来,然后把嘴皮翻下来,从这里把手术刀、管子、可视镜伸进去,动完手术以后,再把这里封牢……
当我从病房出来的时候,我妈跟我讲,你的半张脸全是血,她看着很难受,就哭了。我没什么感觉,还安慰她说,还好啊。
后来出了医院,在家休养了十多天,每次用甲硝唑在伤口消炎,一碰到伤口,我眼泪就哗啦啦流下来了。
为什么会致癌,我问过医生。医生说,很多人认为甲状腺癌和我们摄入过多碘有关系,但并没有科学依据。医生还说可能有遗传因素,但我的家族里没有癌症史。
我觉得我是夜宵吃坏了,有些人夜宵吃吃水果酸奶薯片,而我喜欢吃主食,炒年糕、炒米线、烧烤啊什么的,现在觉得,吃夜宵真的很不健康!
以前天天吃夜宵,我从2011年开始吃,吃到动手术的前一夜,不吃就饿啊。我觉得贪吃是一种病,吃得饱饱的睡觉,我觉得睡眠比较香。
如果我一吃就胖,我肯定不会吃,因为我是一个很爱美的人。如果这段时间我发现长胖了,我会克制一下,如果一直没胖,我就地吃,反正我吃不胖,那就吃呗!
但其实吃不胖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想,人体是一个封闭的,蛋白质体,不拉肚子,吃下去那么多东西,又不胖,说明你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排泄能力,有一块一定是有缺陷的。
那时候,也跟我工作压力大有关系,白天接触很多人,要处理很多人的关系,工作很烦躁,唯一的放松,就是回到家里,面对那一顿夜宵。
我爱吃烧烤,无论有多远我都要买回来,而且我喜欢一个人吃烧烤,不爱三五成群分来分去。我就喜欢在家摆满,也不拍照,我就吃。不好吃我会喷它,好吃就会推荐。
手术前很紧迫地把工作都做完了,1月11日动手术,1月17日出院,就在手机上办公,看看邮件,该做的事情还是做。2月1日开始上班,手术完20天,当时很瘦,但在家呆不住,在家好无聊,我就去上班了。
吃,打消了我所有的痛感,我真的好爱吃。吃完早饭,就在想中饭吃什么,吃完中饭就想晚饭吃什么……
31岁遇见癌症,很多人都说我很惨,但是我想说我没有惨啊,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因祸得福。
我想说,有些东西注定要出现的,你就不要去它。过去的我们造就现在的我们,如果你不想将来的你是你不想要的样子,那么你现在就要改变。
不过,能不能做到是个未知数。比如现在我海鲜不能吃,鸡肉也不能吃,我可是怀孕的时候天天都要吃虾和蟹的,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啊……
吃海鲜吃夜宵不一定导致癌,它们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往往比较多一点,当然,理论上跟甲状腺也存在相关性。
甲状腺癌最常见病因是摄入碘含量过高。一般在沿海地区,发病率会比较多,海鲜吃得多了。像温岭、乐清、宁波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就不高。
另外还有一些白领,压力大,内分泌失调,也会有相关性。情绪紧张,容易焦虑的人,容易得癌。甲状腺癌女性发病率比较高,可能女性容易焦虑一点。
现在做体检查出有结节的人有很多,多数是良性的,问题不大。恶性结节的发展也不是很快,总体来说,相对比较好治疗,效果也明显。
一份刊登在在美国《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科学报告显示:调整饮食可降低患癌风险!癌症多半都是吃出来的,当然也能吃回去!
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而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年初发现,典型饮食中,大量糖的摄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转移的风险。
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饮品温度在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
这是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
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习惯在外就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 带来致癌风险。
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将会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风险。这些加工肉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
很多老一辈人都喜欢腌制食品,而实际上腌制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 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
盐似乎是最“”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美国一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57.5万人,日本约36.5万人。以每10万人的癌症死亡率来计算,日本是美国的1.6倍。这其中就与日本人饮食过咸有关。
吃饭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能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夏天大家更爱吃烤串,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熏烤类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油炸食品属于一种高热量食品,一定要少吃,即便是“好油”炸出来的食物,也对人体有。特别是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高脂饮食可驱动肠道干细胞数量激增,使之进行地繁殖,并且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易于引发肠道肿瘤。
美国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经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有时候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夏天的凉菜,有一些发霉也是无法辨别的。
这种情况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国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以及类似于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但影响皮肤,还会导致肺癌的可能。
虽然有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对抗癌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只是推荐任何一种具体的抗癌食物,而是食谱有2/3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
如果是深绿色和橙蔬菜则适当加热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特别是那些质地较为结实的蔬菜,生吃时其中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难以充分出来。
美国癌症研究机构(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提出原则,正餐食用至少三分之二的蔬菜类,而动物性蛋白最好不超过三分之一。
吃蔬菜要多吃深色蔬果,因为蔬果类含有许多抗癌营养素。除了本身营养丰富外,它们也能帮助你维持健康的体重,而肥胖往往是许多癌症的因子。
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的确美味,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有研究显示,吃红肉多的人患肺癌风险增加了16%;过量摄入红肉会导致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22%。
粗细搭配1:1:2。研究发现,饮食搭配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适宜。从营养学上讲,与其单独吃玉米、小米、大豆,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肉、蛋则是粗粮的最好搭档,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
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患胃肠道癌症风险。因此,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一口饭最好嚼30次。
选购日常用品时,如果闻到较大异味,应果断弃用;不用塑料袋装热食,以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被;选购家具时,尽量选亚麻、羊毛面料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