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桥露天夜市排档,曾作为市区流动小吃摊的疏导点,一时风光无限,生意最红火时有近50家摊点,走出了不少知名夜宵店,成为不少市民的“深夜食堂”。如今,受互联网外卖行业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该疏导点风光不再,到今年只剩下11家摊点。
10年来,飞霞桥露天夜市排档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原有的流动摊贩将何去何从?今天,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露天夜市排档作为温州一种城市夜生活文化,给市民带去诸多便利,但其落后的经营方式及产生的油烟、噪声等问题,也成了市容疤点。
2008年,我市行政执法部门针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化堵为疏”,在市区飞霞桥设立流动摊位疏导点,李纯玲成了首批进入该疏导点的摊主。
谈到退市,李纯玲说:“10年经营下来,附近的摊主都成了好朋友,许多客人也成了我们的朋友。退市后,各自去新的地方发展,下一次再见,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虽然有些不舍,但对于退市,李纯玲却很理解。“早在9月份,五马中队的执法人员就找过我们,给了我们准备时间,我们也很支持的工作。”
“有些人喜欢吃我们的烧饼,也有些人吃不惯,我们主要做老客生意。夜市关了以后,有不少老客打我电话,想吃我家的烧饼。”李纯玲说,10年来她和丈夫分工合作,她做烧饼,丈夫送外卖,一年下来能挣8万元左右。
飞霞桥疏导点的秩序、卫生等管理工作原先由温州市民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总经理沈华新说:“2008年,飞霞桥疏导点刚开始经营时,生意不太好,为此公司的员工拉亲戚、找朋友到这里吃夜宵,让这里渐渐有了人气。可以说,飞霞桥疏导点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
沈华新说,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其实露天夜宵排档都是一种草根文化。在,世界知名的士林夜市就是露天夜宵排档的一种。而在各大高校旁边,也都有小吃一条街。飞霞桥下还走出了两家温州知名的夜宵店“阿青龙虾”和“阿勇鱼头”。也因此,外地许多人到温州学习飞霞桥疏导点的经验。
11月1日,飞霞桥疏导点关停退市后,温州市民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召集剩余11家摊点的负责人吃了一顿“散伙饭”。沈华新说:“我们既是他们的管理者,也是他们的朋友,现在看到朋友们要离开,也有不舍。当晚,不喝酒的李纯玲,也喝了两瓶啤酒。”
“可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性,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外卖行业的冲击。2011年至2013年期间,飞霞桥下还有近50家摊点,可以说是人声鼎沸,到了今年,已经只剩下11家摊点在支撑着。”沈华新说。
市民周先生是飞霞桥夜市排档的一名常客。他回忆道,2009年至2012年是飞霞桥小吃街生意最好的时期。到了夏天,飞霞桥两边的马上就会摆满桌子,有时候走经过都会人挤人。
周先生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飞霞桥下的鱼头和砂锅,夜班后吃一碗砂锅,或来一个蒸鱼头,很有满足感。”
市民黄先生曾经也是飞霞桥夜宵排档的一名常客,但是随着互联网外卖的发展,黄先生开始用手机APP点外卖,再也没有出来吃夜宵。
“很多老摊点都搬走了,再也找不到以前吃夜宵的感觉了,而且现在点外卖那么方便,如果想吃夜宵,手机下个单就行了。”黄先生分析,一方面是好的夜宵店增多,大家更喜欢去店里吃,比较卫生;另一方面是受互联网外卖行业的冲击,分流了一大批顾客。因此,飞霞桥这个“深夜食堂”迟早会没落,直到最后无奈退市,也是可以理解的。
鹿城综合行政执法局五马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飞霞桥疏导点走出了不少知名的夜宵店,已经不在这里摆摊,剩下的这11家,生意也不见得火爆。今年以来,五马中队接到不少飞霞桥附近店面商户的投诉,主要是关于卫生的,甚至有人在上随地大小便,而免费的公厕就在旁边。更为重要的是,油烟、噪声等问题与城市发展、改善这一民生需求背道而驰。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的店铺主要以入店经营为主,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因此,周公解梦梦见洗头发五马街道召集各部门协商后,由五马中队出面,走访相关企业、耐心约谈经营当事人,最终促成飞霞桥露天夜市排档关停退市。
目前,五马街道正积极做好排档夜市关停后续管理工作,将继续强化飞霞桥区域夜间市容巡查,杜绝市场“摊贩回流”情况,守好文明市容,亮化夜色温州。
飞霞桥疏导点关停后,原有流动摊贩何去何从?该负责人说,在鹿城区内已经没有流动小吃摊疏导点,原有的流动摊贩要么改变模式,入店经营,要么改行,或者申请去别的有疏导点的地区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