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为潭州,酿酒历史悠久。在明代以后,随着晋商将山西酒艺的传入,并开设大量糟坊,成为湖南两大产酒地区之一。长沙就有许多地名有“糟坊”等字,如糟坊巷、糟坊垄等。清代《长沙县志》载:民间有“六月六日造新米饭酿陈酒”风俗,选用高梁为酿酒原料。1912年以“王德兴”、“李乾和”、“汤新茂”、“谭衡春”等糟坊闻名。1935年,长沙市有酒坊13户,年产高梁烧酒4361担。1952年,在老酒坊基础上建成长沙酒厂。
1970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兼湖南省委员会主任。彼时,为接待宾客,提出了一条“三名”政策,即要生产出能代表湖南本土特色的名烟、名酒、名茶。而生产名酒的艰巨任务由当时的湖南省轻工厅落实交给了两大酒厂——长沙酒厂和常德酒厂,省轻工厅成立了“三结合小组”,到山西杏花村学习考察。
长沙市天心白沙街东隅有一口井,名白沙古井。此井历史悠久,明、清均有石刻记载。清《一统志》载,白沙古井“在县东南二里,广二尺许,清香甘美,不溢不竭”,被誉为长沙第一泉。清代诗人唐仲晃对白沙古井的泉水作了绝妙的描写:清可“照见洁士心”,洁至“纤尘不改侮”,味则“绝胜斟膏乳”。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长沙水即指白沙井水。长沙酒厂的曲酒车间,即坐落在长沙南白沙古井之畔,酿酒用水采甘甜爽口的白沙古井之泉水,故名白沙液。酿酒专家周恒刚曾题诗:“莫问牧童问酒家,乘车策马赴白沙。瓮开不晓香几许,蜂蝶飞来误认花。”
,山西太原人,笔名汉时风,文史作家,文化学者,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山西省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山西晋商书画院副秘书长,晋商执行主编,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特约撰稿人。曾任大型央企干部,省级记者。部级劳动模范,全国商业流通服务业先进工作者。于游走世界各地寻源探史,热衷于三晋文化及商业史料的搜集研究,发表有人物传记、旅游随笔、商业研究史料500余万字,著有《汾酒史话》三部曲。
推荐: